加热墙

20142018年京津冀三地GDP由6

发布时间:2023/1/30 18:23:22   

本报记者颜世龙北京报道

“我们是在年5月份在衡水市枣强县注册成立新的公司,新公司主要是将北京公司研发的石墨烯水性电加热材料进行产业化落地。在枣强县的新公司到年底时已纳税近多万元,年全年纳税近多万元,年一季度纳税已经达到多万元。”北京绿能嘉业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能嘉业”)总裁王敏在谈到公司落地河北省枣强县时自豪地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关村和国家双高新技术企业,绿能嘉业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区域国家战略密不可分。“北京和河北空间距离非常近,河北枣强县便利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好符合我们产业落地的需求,这为公司快速产业化和扩大市场带来了巨大利好。”王敏说。

获益的不仅仅是绿能嘉业一家公司!

日前,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研究中心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河北蓝皮书: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指出,截至年初,三地发展实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由.5亿元增加至.3亿元,增加了.8亿元。

京冀牵手企业获益

虽然王敏已经创业多年,大大小小的路演融资、媒体报道及荣誉获奖等场面早已千帆阅过,但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研发的石墨烯系列产品时仍然充满激情,如数家珍。

“这是石墨烯水性电加热材料做的卷轴字画产品,这是石墨烯地暖和墙暖产品,这是石墨烯顶棚采暖产品和石墨烯远红外可穿戴产品,这是配套电池做的石墨烯导电浆料,以及石墨烯抗低温锂电池等,大大小小几十种产品。”王敏边说边向记者演示一款石墨烯卷轴字画的加热效果。记者实际体验到,插上电几秒钟后,站在石墨烯卷轴字画旁已经深感热浪。

王敏介绍说,这些产品内部是涂布了一层石墨烯水性电加热材料,通过电的激活材料产生了晶格振动,形成了不可见的远红外光,远红外光被人体吸收后,人体体感温度迅速上升。这种材料不仅可以用作室内取暖,还可以用作中药材以及农产品的烘干,不但节能环保而且成本低、效益高。“发热原理就像是人体吸收太阳光,无毒无害无污染,并且不怕水浸和破损。”王敏补充道,“去年公司年产值多万元,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比较艰难,我们团队仍全力以赴实现公司业绩新的增长。”

之所以绿能嘉业可以保持较高地增长,与其所入孵的北京市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以下简称“海淀创业园”)的搭桥密不可分。

据了解,海淀创业园是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年9月,海淀创业园与枣强县政府共同打造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并设立分园,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共同体,培育地方科技和经济新动能。

“河北距离北京非常近,而且发展空间广阔,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产业化也有落地的需求,可以说实现了产业资源互补。”海淀创业园主任赵新良说。

而“枣强分园”并非只此一家,仅海淀创业园就短短几年内在河北省开设了3家分园,并帮助企业产业化落地。

“我们在年与石家庄市新华区政府合作共建了中关村海淀创业园石家庄分园,平移了中关村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帮助企业零成本、零门槛创业,并给予全链条的孵化服务。同时,还和秦皇岛市开发区合作、落地了秦皇岛分园。”赵新良说。

在谈到当初落地枣强县时,王敏至今记忆犹新和深感震撼。

“以前对衡水和枣强没什么概念,经过海淀创业园的引荐后,派了两个副总去考察发现,当地政府的领导特别想要做事,并且能干事。年5月公司决定在枣强落地,没想到在一天之内,包括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等全部办结,刷新了我对河北办事效率的认识。”王敏说,而且当地还提供每月仅元租金的专家公寓,让企业实现拎包入住。

一个京津冀N个中关村

事实上,海淀创业园正是中关村大家族体系的一员。作为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起于北京,辐射津冀,兴盛全国。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正定·中关村创新基地等等,正在京、津、冀三地孵化出一条条产业链和企业家。

据新华社报道,截至年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超过家。一个京津冀,N个中关村,被视为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示范和缩影。

据《蓝皮书》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协同发展的规划体系和顶层设计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年初,三地发展实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由.5亿元增加至.3亿元,增加了.8亿元。

《蓝皮书》显示,单中心的首都发展格局获得转变,协同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产业、生态、交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得以实现,协同发展的核心支撑建立。

在产业方面,三地通过优化生产力布局结构有序引导生产要素流动,进而疏解非首都功能,均衡了各地发展,提升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是京津冀三地产业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首要任务。

为此,京津冀相继出台了《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等系列政策,同时建立了以“2+4+N”为核心的产业疏解空间载体和平台支点。尤为重要的是,针对三地产业转移承接的税收分享等核心问题,三地进行了突破性探索,联合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等政策文件,为三地产业协同对接核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保障,三地产业协同发展获得有序推进。以京冀为例,~年,河北省共承接北京市转入的产业活动单位个,其中承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单位个,占31.1%;承接信息服务类、科技服务类单位个,占19.4%。

在生态环境方面,三地围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水环境保护等生态建设,深化合作建立了“五个统一”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体系,签署了水资源补偿协议,合力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大气及水污染协同防治。

此外,交通一体化正在加速形成。5年间,围绕交通发展的率先突破,三地进行了积极推动。轨道交通等交通骨干和打通“瓶颈路”“断头路”等交通“毛细血管”同时推进,京津冀城市群之间轨道交通路网、高速公路网加速完善,覆盖全区域的便捷交通网络加速形成。京昆、京台、京开高速拓宽工程,京秦、首都地区环线(通州—大兴段)和延崇高速平原段等相继建成通车,1小时城际交通圈的范围不断扩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310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