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墙

明代初期棉花才引入中国,没有棉花之前,古

发布时间:2024/1/24 13:45:10   
现在全国各地基本上都进入了冬季,尤其是我国的北方地区,气温都骤降,能在屋里带着就不愿意出门。东北地区动辄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就算是穿上羽绒服大棉裤也难以抵挡。现在我们的科技如此发达;可用材料如此众多所以才有很多御寒的方法和衣物,在古代没有引入棉花时,古人又是怎么御寒的呢?我们现在出门可以有车坐,车内温暖的空调一开根本无惧寒冷,回到家中又有暖气,穿个贴身保暖就足矣。就算是普通的平民老百姓,在保暖防寒这方面也都是有很多办法,条件比之前好了数倍。在古代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工业排放污染,臭氧层也没有空洞,更没有全球变暖的现象,所以古时的冬季可能比我们现在还要寒冷。长期存在的封建统治社会导致古时人们的贫富差距是非常大的,有钱的可以享尽天下荣华富贵,坐拥各种奇珍异宝。而一些贫苦的老百姓则是衣不蔽体、食不饱腹。如此大的贫富差距导致古时的富人和穷人在御寒措施上也有非常大的差距,晚上睡觉的时候终归是离不开被子的,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是要盖被子睡觉的,因为那是并没有棉花,所以被子里都是一些其他的填充物。这御寒的被子中填充物也有好坏之分,富人用的普遍都是动物的绒毛来填充,被子也是用非常昂贵的丝绸来做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的保暖被比起来,那时富人家的被子才真的是天然保暖被呢。而一些寻常百姓家里是负担不起那昂贵的丝绸和动物绒毛的,不过总会有办法来扛过寒冷的冬季。贫民们会找一些当时随处可见的干草铺在自己的床榻上,这样既柔软又能隔绝下面的寒气。对于被子中的填充物他们也有一些其他的办法,比如柳絮、干芦苇以及破旧的衣物。这些东西填充到被子当中也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但被子仅能起到一个保温的作用,所以扛过严冬仅仅一个被子还是不够的。在屋子里面人们会摆放上一个火盆,点燃一些干柴来保持屋内的温度。人的潜力和智慧真的是无极限的,在极寒的严酷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总会想出很多妙招来。在古时的一些权贵人家中他们的取暖方式现在看来都非常实用。我们都知道想暖和首先得有一个热源,其次要有一个良好的保温环境,让热气不那么快的散去。古时有钱有权的人家中就会用花椒磨成粉和成泥,然后均匀的涂在墙壁上,以此来起到保温的效果。地上还要铺着用动物皮毛做成的地毯,这可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皮毛地毯可以很好的隔绝来自地下的寒气,对室温保持有很好的效果。那时虽然没有棉花,但古人在这样的一个屋子里生活也能很好的抵御寒冬了。有些小伙伴们可能见过农村那种做饭的小炉子,这种炉子的原型是熏炉,古时的人们就用熏炉做热源来抵御寒冬。而且皇宫内和百姓家中都会使用这种熏炉,宫内的一般是铜制的,这种小炉子可以很好的保持室内温度。还有一个小炉子与熏炉大同小异而且也比较像咱们现在的暖手宝,它的名字叫做手炉。古代富贵人家中都会准备若干个手炉在冬天的时候使用,古人的袖子都是十分宽大的,所以一个小手炉不仅可以暖手也可以让全身都非常暖和。与手炉配套的还有一个足炉,顾名思义普遍是暖脚用的,也有放在被窝里暖被窝的,这里边一般放入的是热水,所以随身携带也很方便,不用担心烧伤烫伤。一些寻常百姓家里就没有那么好的条件,所以就把做饭剩下的灶灰弄出来再次利用,起初是用一个泥土制成盆子盛这些灶灰,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火炕,如今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我们还能看得到火炕的存在。我们现在有地暖,而古代的人们有墙暖,那时被称作是火墙。古代的匠人们在建筑房屋的时候把墙壁的中间做成是空心的,然后在墙壁的下边挖出一条通道来,放入火炭就可以使得整个屋子中都特别暖和。更神奇的是这个通道还连接着屋内的床铺,也有专门的通风管道,体验非常好,哪怕是寒冷的冬季屋内也是温暖至极。真的很佩服古人的智慧,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么好的御寒保暖方式,可能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地暖还是参照古人之前的取暖方式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620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