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热墙 >> 加热墙优势 >> 娄底经开区钢铁侠变形记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红网时刻通讯员李中声娄底报道
11月的湘中大地,天气渐凉,娄底经开区项目建设却是一派热火朝天。在硅钢产业园,投资80亿元的涟钢电磁项目多名工人多工种同步作业,40根高立柱已完成安装,长米、跨度39米、高23米的超大厂房雏形可见;投资32亿元的金驰磁材项目正在为竣工投产而冲刺。不远处,投资80亿元湖南奥蓝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投资20亿元的浙湘新材硅钢项目(二期)等一批新引进项目快速推进工程建设,车辆穿梭机器轰鸣……,偌大产业园就是一个炙热的大工地。
娄底经开区,从涟钢高炉里炼出来的“钢铁侠”,正以一种全新姿态,奔赴新的征程:挺进“材料谷”,建设新材料科技创新引领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区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78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4亿元,分别是年的7.93倍和5.21倍。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从43.09%增加至83.16%。今年1-9月,规模工业总产值为.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9亿元,同比增长10%;引进项目68个,合同引资总额.5亿元,其中“材料谷”项目36个,引资亿元,全年招商引资可望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年数倍,跃进的不是数字,而是“钢铁侠”不甘现状的坚定决心,更是开启未来的勇毅前行。
“硅”步千里足够“钢”强
铁矿石经过冶炼变成铁水,炼成钢坯。
钢坯经过涟钢棒材车间生产线加工,几分钟后在另一头产出螺纹钢。作为明星产品,涟钢螺纹钢频频亮相港珠澳大桥、武广高铁、白鹤滩水电站、昌江核电站、川藏铁路等国家“超级工程”。
钢材从涟钢出发,经华安钢宝利、华菱安赛乐米塔尔等企业接力,升级为高强度汽车板,抢滩国内外一线汽车品牌市场;经菱峰实业等企业深加工及预处理,供货三一中兴液压油缸等机械制造产业;经中厚机械等企业延伸,形成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经高强钢项目智能车间再加工,变身机械用高强钢、耐磨钢等高端品种,全面替代进口,广泛应用在工程机械上,伴随三一重工、中联中科等巨擘走遍全球。
——这是一块铁矿石在娄底经开区的旅程。年,这个旅程更多了几分风景,因为新晋“顶流”硅钢来了。
硅钢,被誉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促进电气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战略材料。能否生产高牌号取向硅钢,是衡量一个地方特殊钢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作为钢铁新材“链长”,涟钢一马当先。坐拥千万吨优特钢生产能力,具备万吨以上的硅钢热轧基板产能,是国内最大硅钢基料供应商。年7月,第一卷取向硅钢冷硬卷下线,实现了系列牌号取向硅钢基料全覆盖。同期,投资80亿元在娄底经开区硅钢产业园建设磁电项目,用地亩,新增80万吨无取向硅钢、40万吨取向硅钢产能。
同在硅钢产业园的浙湘新材,长米、高3层的生产线机声隆隆,来自涟钢的钢卷经清洗、加热退火、涂层等数道工序,“摇身一变”为硅钢。年,浙湘新材高牌号硅钢项目(一期)落户娄底经开区,并于当年投产,改写了湖南不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历史。今年8月,为高端电机量身定做的0.35mm厚的硅钢下线,产品进入电机行业领先企业供应链。
在金驰磁材生产线项目现场,第一期建设年产38万吨冷轧无取向硅钢生产线及5万吨HiB钢常化酸洗生产线即将投产,第二期将建设铁芯高速冲片智能化生产线,推动硅钢产业“延链强链”。
年11月,乐立保电力年产0台(套)高效节能变压器开工建设。娄底经开区硅钢基料-成品-终端产品的产业闭环逐步形成。
据统计,娄底经开区目前投产、在建项目至“十四五”末将形成万吨硅钢产能。同时,积极布局硅钢分条及冲片、叠片和铁芯制造、中小型电机生产、变压器制造、电工电气设备等“高精尖”全产业链发展,中南地区最大“硅谷”指日可待。
园区内,一座座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
深耕细作足够“机”智
机械制造核心零部件,是驱动“钢铁侠”的“双擎”之一。
年,三一重工“凤还巢”,进驻娄底经开区,成立中兴液压。当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工程机械产业蓬勃发展,挖掘机产销量跃居世界前列,但市场却由外资品牌主导。主要原因就是挖机对油缸缓冲、负载、使用频率和稳定性有极高要求,挖掘机生产主要依靠进口油缸。一缸难求,整机无法协同,阻碍了国产品牌挖掘机的发展。
时任三一重工总工程师易小刚率5人核心团队蹲点中兴液压技术攻坚。他们突破国外挖机油缸的设计理念,研制创新型缓冲结构,取得理想的缓冲效果。经试验验证,这种油缸缓冲性能整体优于国外产品,不仅价格低于国外油缸,更重要的是自主可控,强化了整机协同性。创新挖机油缸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彻底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有力推动了中国挖掘机的快速发展。
从挖机油缸起跑,坚持自主研发,中兴液压系列油缸获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其中《高速重载工程机械大流量液压系统核心部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发明专利“一种液压油缸及液压缓冲系统”获中国专利金奖。
在“链长”带领,机械制造产业链已进驻近40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不乏光华机械、新野机械、鼎力液压等国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年产值50亿元。今年11月,投资20亿元的中部智能工程机械零部件项目投产,“机械链”再添新翼。
瞄准“亚洲最大”,年6月,投资52亿元的液压油缸智能生态城项目开工建设,计划年全面建成,目前第一期工程已投产。项目运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业态,建设数字化智能化“灯塔工厂”,精益生产,敏捷制造,陆续开发出数字缸、电动缸等新产品,并突破了激光熔覆,摩擦焊接、中频感应强化等新技术。新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电力、核电、军工等高端装备。
华菱涟钢厂区一角。
追风逐浪足够“新”潮
产能跟不上,是娄底市安地亚斯电子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康丁华最烦心的事。企业已经搬了两次家,生产线也扩建了几条,但还是不能满足订单需求。“没想到新能源赛道会这么火”,康丁华说。
年,安地亚斯“偶遇”比亚迪,一个深耕电子陶瓷,一个布局新能源汽车,双方一拍即合。通过6年自主研发,安地亚斯新能源陶瓷部件搭上了比亚迪王朝系列首款车“秦”的“顺风车”,和“巨人”同行,安地亚斯也站上了“风口”,成为叩开新能源陶瓷大门的先行者。十余年来,相继开发出动力电池陶瓷密封正负极、高压直流继电器陶瓷、新能源直流熔断器陶瓷、直流功率电阻、传感器陶瓷芯体、航空航天陶瓷接插件等产品。目前拥有专利71项,牵头制定了动力电池陶瓷密封件的国家标准,填补行业空白,其新能源直流继电器陶瓷壳体获评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时代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康丁华说。作为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深入研发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陶瓷器件,只为电子陶瓷不被“卡脖子”。
被新能源带火的还有博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锂电池隔膜成了“香饽饽”,主要供应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锂电头部企业,其中对比亚迪的供货量排全国第二。
在新能源领域,围绕锂电材料、蓄能电池、光伏电池等“风口”,聚集了安地亚斯、博盛新能源、电将军、中电投、华能、七大洲照明等16家企业,百亿新能源持续为“材料谷”升温。
在电子信息材料领域,五江高科、创一电子、利通磁电、奕瀚电子、云传工业等企业竞展风流,百亿级电子信息材料产业风生水起。其中,五江高科深耕光刻胶20余年,陆续攻克了精密涂布、树脂合成、自动化控制等关键技术。携手国内相关企业,先后成功开发出PE膜和PET膜,打破了国外感光干膜技术垄断地位。年9月,五江高科PCB光刻胶研发成功,再次攻克一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感光干膜智能化单体制造工厂。
在多金属复合材料领域,三泰新材、文昌科技、京纳清科、东宏诺一等企业结伴而行,共建百亿产业群。
在电力科技谷产业园,总部大楼和22栋多层标准厂房身姿挺拔,一个集电力科技专业园区、3A级工业旅游景区于一体的新园区从蓝图变为现实。年1-9月,新签约项目22个,累计入园企业达到93家,完成税收5.2亿元。电力安装及设备制造成为该区产业版图中的重要一极。
在娄底移动互联网产业园,陌陌科技、58集团、浙江颐高、湘谷科技等企业带动余家中小微企业入驻,推动形成了以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为主导,区块链、视频直播、电子商务、大数据和网络信息安全加快集聚、创新发展的互联网产业新格局。
年11月,投资80亿元的湖南奥蓝高新标显示用载板玻璃项目开工,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能约万片/年,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2亿元,利税11.6亿元。光电“巨头”加持,打开了“钢铁侠”走向世界的另一扇门。
浙湘新材生产的高牌号硅钢成品卷。
“链”上发力生态赋能
“钢铁侠”能量满满,离不开生态圈持续赋能。娄底经开区围绕“材料谷”建设,科学引导,精准服务,构建钢铁新材、工程机械、新能源新材料和电力设备及安装、互联网等“3+N”产业矩阵。
平台引领,链式招商。按照《娄底·中部地区材料谷高质量发展规划(-年)》要求,担负起“主战场”“主阵地”责任,高标准建设薄板深加工产业园、硅钢产业园、百亿油缸智能生态城、重卡零部件产业园等产业综合体,各有专攻,加速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打造1小时、5公里供应生态圈。娄底市成立了高规格的硅钢产业链招商专班,娄底经开区组建4支新兴优势产业链招商小分队,紧盯“链主”企业,“密接”上下游,编制产业链招商“路线图”,动态管理,专班推进项目落地。
服务催化,科技助力。建立“营商环境直通车”制度,推广“码上办”,架起政企沟通无障碍“金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充分发挥华菱津杉产业投资基金等的撬动作用,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深入实施创新引领计划,布局一批大数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基建”项目,支持三一集团建设灯塔工厂。搭建创新平台,支持企业成立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卡链处”与“断点处”一体攻关,提升全产业链创新水平。目前,区内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器)4个。科技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最强动力。
政策护航,人才保障。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破零倍增”和数字化赋能“两上三化”行动;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鼓励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能力。出台“专精特新”人才新政,建成专家楼,帮助重点企业“留人”。
“钢铁侠”转身“材料谷”,“钢筋铁骨”蜕变为“新材实料”,变的不止形态,而是发展的逻辑: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丰富产业矩阵,推动园区发展迈上更高端。深耕“材料谷”,未来通往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