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热墙 >> 加热墙优势 >> 全球变暖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错误这篇文章
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恶果及对策
摘要:全球气温升高的原因不是碳排放,而是热排放,化石能源的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它还是一个放热反应,是地下化学能转换成了地表热能排放到了环境中,以致于温度上升。解决的方法有多种,最具有可行性的是将热能转换成化学能,比如用光伏发电来电解水,其本质就是截取了地表热能(太阳能),将其转化成了氢气的化学能,这就相当于把环境中的热量抽离、固化,做到地表环境的热削减。
一原因
关于全球变暖的原因,几十年来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所导致,所以各个国家要削减碳排放。但这是错误的,全球气候上升,不是来源于碳排放,而是来源于热排放。这就像一个房间,温度恒定适宜,可如果这个房间生起了炉子烧起了煤炭,那么房间里的温度必然会慢慢升高。化石能源的燃烧既生成了二氧化碳,也放出了热量,根据能量守恒,热量并没有消散于无形,而是切实进入环境当中,是热量改变了环境温度,而不是二氧化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是气候变暖的结果,是伴生品,而非原因。
假设,数百年来我们燃烧的能源是液氢,并没有碳排放,只生成了水,但气温照样会上升,因为燃烧放热。
假设,我们从地下开采出数万亿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地表气化,尽管二氧化碳浓度大增,但是地球也会立即进入冰河世纪,因为干冰气化吸热。
另外,地球向太空散发热量的形式不仅仅是热辐射,地球散热的形式还有热传导、热对流,地球大气层一年有海量气体流失到太空中,这部分物质带走的同样是地表的热量,地球大气层最外一层--散逸层,说的就是气体物质即将脱离地球飘向太空的临界区域。
从地表到太空,气体浓度越来越低,温度也越来越低。物质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热量从高温区域流向低温区域。
但是,当人类发明飞机后,大量商业航班、军用飞行器飞行在1万米到2万米的平流层,它们所释放出的大量的物质(二氧化碳)浓度及热量密度远远高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道物质墙和热量墙,这必然会阻碍地表热量向外散发。地球热量散发的慢了,地表温度自然升高。
综上所述,全球变暖有两个原因,一是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出了大量热量。打破了数百万年来的热平衡。二是各种飞机在高空排放的气体和热量形成了一道墙,阻碍了地表热量的散发。
二恶果
全球气温升高的恶果有许多,暂举几个。
一是冰川融化,包括海洋冰川、极地冰川以及陆地高原冰川。海洋和极地冰川融化会引发海平面上涨,危及海岸家园。高原冰川融化会引发泥石流、堰塞湖、溃坝、洪灾等。但这都是表面现象,冰川融化的危害远不止此,甚至可以说极其严重。
如果屋子温度过高,我们可以在地上撒一桶冰块给屋子降温,同理,各地的冰川冰盖冰层为什么会消融,它们其实抵消了人类释放的过多的热量,起到了平抑地球气温的作用。但不幸的是,冰川是个定量,而化石能源的燃烧,是个增量,退一步讲,即便碳排放不再增加,人类目前的开采燃烧量不变,自然界的热量增减依然处于不平衡状态,依然需要冰川融化来降温,冰川越少,降温的能力就越低,温度升的就越快,然后冰川融化的就越快,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另外,广袤的冰川表面也可以将大部分射到冰川的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减少地表这个系统吸收的热量,只是随着冰川的融化消亡,这个功能日益降低。
其实地表大气圈对于热排放是有容纳能力的,当需要额外消融冰川来降温的时候,就说明人类热排放的量已经超出地表大气圈容纳能力了,这是个令人不安的事情。
二是海水表层温度提高。水拥有较大的比热容,所以广袤的海洋也是地球气温的调节器,只是调节(降温)能力远不如冰川。当海水表层温度提高后,其吸热能力将变得更弱。
三是海洋酸化。过多的二氧化碳溶入海水中引发海洋酸化,浅海生物遭受致命打击,就像澳洲大堡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变为一片死寂。
四是气候紊乱,极端天气频现。世界多地频现多年一遇乃至百年一遇的高温天气,甚至已经严重威胁居民生命。
五是山火频发,年,美国加州大火,巴西亚马逊大火,非洲刚果雨林大火,澳大利亚大火,每一场火都肆意蔓延难以扑灭影响巨大。为什么?还是因为全球气温升高,在炙热的环境中,林木、灌木、杂草失水严重,被烤干,处于一点就着的状态,一个零星火源便会引发一场巨大火灾且蔓延迅速难以控制。火灾造成的影响可不仅仅是破坏生态、释放热量,还有深层次的含义。
六是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增加。冬天泼一盆水在地上,几天都未干,夏天的话几分钟地面就干了,水没有消失,都进入了大气中,水汽进入台风,便会增加台风质量及动能,增加其破坏力,年,一个接一个的新风王诞生,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强。在内陆地区,空气水分增大会加重雾霾现象。
七是气候异常,对农业生产不利,引发粮食危机乃至生存危机。
八是高原冰川加速融化,造成前期洪灾,后期缺水甚至断流,极大影响流域生态。
其他还有诸多,不一一列举。
三对策
如果没有对策,笔者不会写这篇文章,不仅徒然无益,还引发焦虑与恐慌。
1,减少化石能源的燃烧,减少热排放,直至能源转型,弃用化石燃料。
2,避免战争,减少军事训练、军备竞赛,武器弹药、车辆、舰船、飞行器等向自然界释放了大量非必要的热量。欲望、贪婪、追逐利益向来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动力,但是在存亡面前,征战逐利应该有所避让,因为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3,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这些能源本质上是地表太阳能的一部分,比如水在太阳光照射下蒸发,向上漂浮,在高空凝结以雨雪的形式降落,落于高山高原地带便有了重力势能,利用水位差便可以水力发电。简单来说是太阳能将几亿吨水抬升到高空,具备了巨大的能量。这部分能量始终处于地表系统内,在这个系统内进行内循环,只是从一种形式(太阳能)转化成了另外一种形式(水的重力势能或水电)。
另外,水受热蒸发,升于高空,将携带的热量向周围释放,完成热交换之后又冷凝成雨雪重新落回地表,循环往复,时刻不停,这个过程是地球向外散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就像人体在酷热时不断流汗,通过汗液将热量带出体外,然后再饮水,再流汗,循环往复。地表水蒸气也是同样的道理,它们就像是一台提升机,将热量从地表提到高空,完成了地球热量向外散发的第一步。
同样,风电和光电也是极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地球的球体状态、地质状态造成了太阳能分散不均,引发了空气流动,产生了巨大的风能。至于光伏发电,则是用材料直接截留了本应到达地面或者海面的太阳能,将这部分热量转化为电能转移到其他地方利用,依然是系统内的能量循环,并不会增加地表系统的热负荷。
但是核能就不同了,它同地下化石能源本质上是一样的,火电厂是依靠燃烧煤炭将水加热成水蒸气推动发电机组发电,核电站同样也是利用原子能将水加热推动机组发电,虽然它不产生二氧化碳,但释放出了巨大的内能(热能),都是系统外的物质转化为系统内的能量,都增加了系统的热负荷。
另外地热能同样不应被提倡,它也是将地下的热量引入地表,本质和煤石油天然气没什么区别。
4,加速研究超级电容、超级电池等储能设备。雷电同样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成,但是目前无法利用,如果有超级电容承载便可造福于民。同时,水电风电光电也都有局限性,远不如火电方便灵活,导致大量清洁能源被浪费,弃电现象比比皆是。如果有超级电池贮存,调度使用,会极大改善这种境况。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盛夏气温高企时,我们用燃烧煤炭产生的火电运行空调,向地表排放大量热量。冬天我们又燃烧煤炭、柴油、天然气等取暖,再次向地表排放大量热量。如果我们将夏天的热量吸收储存起来,在冬天释放,以及用A地区丰富的水电、风电取代B地区车辆的燃油,理论上就可以实现化石能源的零消耗,系统外热量在地表的零排放。这就是发展储能装置的意义。
5,植树造林。如果要问自然界有没有大规模的吸热反应,那答案便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化石能源的燃烧是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期间释放热量,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则相反,它是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期间吸收太阳能。简单来说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热量,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的热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将能量固化。它们对于抑制全球气温增长有无可比拟的作用。美国、巴西、非洲、澳洲的森林大火,不仅仅是释放二氧化碳、释放热量,破坏生态环境这么简单,这些植被就像是地表的吸热毯,它们的离去使得地球又失去了一部分重要的保护屏障,不仅短期内难以复原,而且以后随着植被减少,气温加速升高,山火会更加频繁,植被减少的会更快,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冰川、海洋、植被都是调节地球温度的工具,但遗憾的是,它们的作用无一不在减弱。
5,吸热反应。不同于绿色植物的生长,自然界也有无机物会吸热,比如硝酸钙,俗称硝石,将其置于水中,便会迅速吸收水中热量,将其降温乃至结冰。那么自然界是否还有更强更快的吸热反应?如果有,是否可以利用其吸收地表热量?然后产物再置于地下,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的逆过程。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摸索。
6,热反射。比如瑞士为了保护高山冰川,就在高山铺设了材料幕布进行热反射。一次付出,长久获益,但是耗费多,施工难度大,如果是在平整的冰原或荒原上施工,难度会小很多,可以去尝试去摸索。
7,热遮挡。比如在年,有人提出用架运输机抛洒火山灰,因为历史上曾经有过火山强烈爆发喷洒大量火山灰,造成大规模降温的先例。二是在年爆出一个类似的消息,同样是抛洒微细颗粒物,而不局限于火山灰,颗粒的性能得到了改进,而且该项目据说还得到了比尔盖茨的资助。然而,对于这种布撒微粒的做法,笔者是不赞同的,如果它们长久的漂浮于大气中,那将会贻害几十年上百年。另外人为制造乌云确实可以减少地表获得的太阳能,使地表迅速降温,但是这种做法是有两面性的。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需要搞懂一件事,为什么太阳和地球之间光线那么充足,温度却极低,零下两百多度?因为太空中近乎真空,什么物质都没有,没有物质承接这部分能量。而把空间站置于太空,在太阳光直射下,空间站的表面温度可以达到一百多度。同样的光照条件,有物质和没物质是两种不同的境况,透光物质和不透光物质也是两种境况。不管是气溶胶颗粒还是固体粉末颗粒,一旦撒在高空,它们会迅速使地表阴凉,但是能量是守恒的,太阳光的热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被这些颗粒物截留了,截留的效果要远比透光的二氧化碳更高,这些颗粒的温度也会更高,墙体的阻碍效应更明显。如果说高空中的二氧化碳具有温室效应,那么高空颗粒物的温室效应将远远胜于透明的二氧化碳,它们短时间内会使地表降温,但很快它的副作用就会凸显,它将大大阻碍地表热量的散发,形成另一种灾难。热遮挡是目前一种很流行的思路,但是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
8,促进对流。水汽可以将地表热量带入高空,同纬度湿地的温度要明显低于同纬度沙漠的温度,但问题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地面、路面被大面积硬化,雨水落地后很快进入市政管网,只留下水泥硬化地面被晒得滚烫,热量被留在地表难以升空。所以,雨水、中水等收集净化后再洒在地面是给地表降温的一个手段,而且要形成高效的管网,在酷热时能够做到连续不断的洒。
9,热转换。地表气温升高是源于热排放,那么能不能热回收呢?化石能源的燃烧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热能,那么能不能将地表热能转换成化学能呢?除了前文所讲的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没有更加高效的,可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方式呢?
有!
电解水,产物是氧气和氢气。利用光电电解水,其本质就是将地表热能转换成氢气的化学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热削减。
如果氢气被释放,由于密度极低,会向高空散发直至进入太空,那么地表就减少了这部分热量。这对于抑制全球升温有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它不仅带走了自身的化学能,也带走了一部分环境热量。相对于水蒸气运载地表热量到高空再冷凝降雨,循环往复,氢气携带热量的效率更高,传输距离更远。
同时,这个方案增加了地表氧气浓度。人们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