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热墙 >> 加热墙发展 >> 都说车到了电气时代,为啥军车还在烧油
01载人工具的关键是燃料
看科幻电影里的车,没有重力影响,没有地形限制,感觉只要有一台这样的车就能去任何的地方,但仍然会有燃料不足的尴尬。
燃料是每台载人工具的必备品,缺了燃料这些工具连床都不如。
年KarlBnz造了一台可以烧汽油的三轮车,他妻子BrtaBnz用这台车开了一百多公里,成了第一位女汽车司机。但是她开的并不是第一台机动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动车比这台火三轮早了五十多年,自发明电池开始,就有无数张汤姆李杰瑞陆续造出电动车,历史最早有记录的一台电动车是爱尔兰人RobrtAndrson造的,但用的是干电池,是的,用一次就得扔。后来爱迪生也研制过多款电动车,续航里程能达到公里。要知道好多电车的真实里程还达不到公里,比一百年前的老古董好不了多少。
在那个马车的时代,电车油车都环保,怎么都比一大街的马粪强。
一百年后,你要硬说用电比用油环保,那得本着科学的态度拿出真凭实据证明你的车用的是清洁电能。要知道火电站的适应性更强。用水电最多的四川,今年就遭遇60年罕见的高温干旱,以至川内各地限电,更别说水电东送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得出下图
油车比电车发展快主要原因还是燃料更好获取,电池的持续蓄电能力直到近几年才有技术突破,这项技术让电车快速发展。
02工况续航和工况油耗一个概念
电车的续航看用在什么场景,最好的场景是都市代步工具。
工况油耗包括4个市区循环和2个郊区循环。
市面上电车的工况续航大都采用NEDC的标准,NEDC续航测试包括五个工况:4个市区循环和1个模拟郊区循环。在NEDC的循环测试中,空调、大灯、加热座椅、多媒体等应用负载都会被关闭,与实际场景存在巨大差异。8月打了个毛豆3顺风车,师傅只敢开到28度,说是开太低得提前收工。
酷暑浇水降温
严冬排队换电
电车很难适应严苛的环境,军车不敢这么用,适应环境只是军品的要求之一,除了适应环境军品更注重可靠。能造出军用电车,并不等于现在就要用军用电车,就像比亚迪说的要造百万豪车,但不一定现在有人愿意买单。以后的事留给后人做决定,我们只需要做好当下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当下的决定可以参考军工六性,但又不能依赖军工六性。
03就算车可靠你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国军标六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测试性、保障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放在首位,军车性能再优秀老是故障,上了战场也是摆设。
可靠性按照国家标准GB-《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将可靠性定义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以概率表示,也称可靠度。
最近潮州特斯拉“失控”事故上热搜,还直接上了某度百科,大部分舆论认为电车不安全,还有网友直接给脚踏板处装了“行脚记录仪”。
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和一朋友聊天,那时候正值另雷克萨斯的保姆车碰撞后从外打不开门上热搜,他正好有一台。
我问他坐这台车不担心吗,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命是自己的不是车的,车只能被动保护你,你得主动保护自己。
也就是说就算车可靠,你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高速路平躺睡觉安全带起不了保护作用。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至于哪些车可靠还是看惜命的美国人怎么选,CR原地址,
美国人不看重营销手段,只注重实效,他们的选择更能有参考价值。
再来看看车界最具权威的安全评级——EuroNCAP
04车让你改习惯系统1说不
每个从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天有个熟人来问你,某软件如何如何操作就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无一例外都是人为操作失误。在他们眼中计算机系毕业的人能解决所有软件的问题,这是常识。人在某些事情上刻意练习,就是为了产生肌肉记忆,形成习惯。
常识和习惯就是系统1,其目的就是减少大脑的耗能。这样系统2才有精力去做更复杂的事。
挂挡踩油门踩刹车,对老司机来讲都是长期积累的习惯。但是,如果原来的车和现在的车操作方法不一样,没有形成习惯,系统1想介入也介入不了。
去年我和朋友一起去试驾过毛豆X和i3,最终没买,不是因为刹不住车,而是因为不习惯单踏板模式,感觉像是在开碰碰车。
电车的单踏板模式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能量回收,老实讲这种一只脚控制加油、减速、刹车的操作,即便对我这种开过混动的人来讲也不太容易上手。
雷车的能量回收是在惯性滑车和刹车的时候,符合现在的开车习惯。电车的能量回收是靠踩油门的力度,当前力度比之前的力度轻能量回收,当前力度比之前的力度大则加油加速,要是直接松油门相当于”踩“刹车。有些电车可以选择关闭这个功能,但特斯拉不让选。
要知道我学车的时候,教我的师傅再三强调,惯性滑车的时候,得带着刹车防止意外。如果用了单踏板模式惯性滑车这个肌肉记忆就没用了,取而代之是踩油门的力度。这么一改,越老的司机越得认真学习,磨合期得随时保持系统2在线。如果在紧急时刻误用原来的系统1,不知道有几个老司机能及时纠正。
一旦纠正不过来,就会导致非预期加速。从这次潮州事故的视频来看,大概率是因为车没有停住,老司机习惯性启动了记忆中的系统1,油门当了刹车酿成悲剧。纵观出事追尾或撞人的电车,大部分都是准新车,司机和车的磨合期都没过。
新技术不是不好,而是看你能不能适应。特斯拉不能关闭单踏板模式,相当于把软件的一个安全冗余设计废止了。
我记得在瓦罗尔提过一个观点”冗余不是多余“,为了安全宁愿冗余。冗余在这里的意思是有故障而不失效。涉及人命关天就需要冗余,NASA在航天飞机上装了4台计算机,某套出现故障,仍然能从剩下的三套计算出结果。SpacX的“猎鹰9”号(Falcon9)火箭配备了9个引擎,某台引擎出现问题,仍然可以能正常飞行。
目前来看还是雷车的能量回收顺应习惯,虽然不够有效率,但不会因为节能而出事。
军车必定会重安全而放弃节能。如果所有电车按照军工六性来要求,那又势必增加造车成本。熊掌和鱼不能兼得。
05硬件只是载体软件才是未来
在车的核心技术没有突破前,车的硬件还是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但是未来车的发展方向会越来越多倾向于软件,有了软件车就能升级,也只有软件可以让车更智能。
手机加强了软件,才变成智能手机,有人戏称以后的车是带轮子的智能手机,一是能像手机一样更新系统,二是能付费获取某些特殊功能。现在特斯拉除了免费更新系统软件,也提供付费自动驾驶软件包。某些机构甚至把车拿来和手机做了对比:
现在电车所谓的“高科技”多指软件。有激光雷达不够,必须有软件支持才能发挥作用。软件也分两种,一种吹出来的“高科技”,一种是更新迭代出来的高科技。
”人脸识别“开车门就是吹出来的“高科技”,现在小区门禁都在用这种”高科技“。这里的”人脸识别“应该叫人脸比对,即两张照片比对判断是否为同一人,某云上免费调用。
自动驾驶则则是后者,首先要先开发出一堆的传感器安装在车身上,其次是需要各种算法支持以及大量的”ifls“。
早期苹果和谷歌改装的RXh作为自动驾驶测试车
其他的都谈不上高科技充其量也就是技术,好多技术很多年前就有,现在只是更便宜更普及罢了,原来百万级别车上有的现在十万级别的车上也能有。
高科技和新技术不是必备品,车首先得发挥车的作用,然后才看能不能发挥其他的作用。消费者都是聪明人,有直接买代步的,也有进一步购买有升级潜力的。像特斯拉,有没有FSD可以当成两种不同的车来开。
电车的集成度高,结构比油车简单,照例说价格应该更低。但目前在国家补贴之下,同级别的电车比油车还贵。
与很多造车新势力不同,特斯拉和比亚迪就是把车当车在卖,有他们这两条鲶鱼在,电车市场的价格才不至于很离谱。
特斯拉早些年提出的整体规划:1.生产跑车;2.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实惠的车;3.再用挣到的钱生产价格更实惠的车;4.在做到上述各项的同时,还提供零排放发电选项。那么按照这个计划,毛豆X和S的目标是赚钱,毛豆Y的目标是普通人买得起,毛豆3的目标就是更实惠。马斯克也首肯了拆车机构对毛豆3的实际成本2.8万刀的评价,多出来的那些费用都是在为前期研发买单。特斯拉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其他企业也逃不出这个逻辑。
按照特斯拉今年Q3财报上马斯克自己的爆料,特斯拉第三代平台产出的车型成本只有modl3的一半。
反观国内的某些企业,有的以”三蹦子“作为卖点要与百万级别的车比肩,有的以卖服务为主想做成车界的海底捞,还有的打着”高科技“的幌子忽悠小白鼠。
在我看来,新能源的情形是”众车企八仙过海当周瑜,消费者挤破脑袋当黄盖“。期望车的电气时代早些来,当军车也敢上电的时候,那么车的电气时代才是真的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