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晚,云岩区市政工人在北京路修补路面。本报讯1月12日晚上10点,记者在云岩区北京路银海元隆公交站台处看到,一辆沥青再生修补车正在对路面一个直径50厘米、深5厘米的坑槽进行修补。据了解,这是云岩区市政工程管理所在“抗凝保畅”期间,专门安排的一支沥青再生修补车应急保障队伍,其任务是修补辖区各条道路的沥青坑槽,力保道路安全畅通。近段时间,由于遭遇低温雨雪凝冻天气以及夜间施工车较多,云岩城区的道路出现了坑槽、脱沙等情况。为了加快道路修复,同时保证作业期间道路行车通畅,该应急队伍白天巡查发现问题后,当晚就使用沥青路面再生修补车进行施工。记者在现场看到,市政工人首先将需要修补的路面进行加热、耙松,然后将已经加热好的沥青重新摊铺在路面上,整平、压实,就完成了坑槽的修补。和其他市政作业车比起来,沥青再生修补车车身长,车上还有小型的移动供料站和加热料仓,车尾装置了长2.5米、宽1.8米的长方形加热墙。“加热墙分为多个独立控制加热区,根据路面病害形状和大小,灵活选择加热区的数量及组合方式。”据该应急队伍班组组长邵金兵介绍,加热墙可左右旋转和平移,适应不同的道路状况。这种采用国家专利的间歇式热辐射加热技术,在保证加热温度和符合施工要求的同时,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加热引起的沥青老化现象。相比传统工艺,如今,该应急队伍采用沥青再生车拌和沥青集料,不仅随用随拌,节省了运输费用,且道路坑槽修复仅需半个小时,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同时,还能对沥青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防止弱接缝出现,大大降低了路面的返修率。当晚,该应急队伍需要完成北京路、黔灵山路进城向7个点位道路的坑槽修补,共计修补沥青路面30余平方米。(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汤利/文周永/图)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tp/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