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墙

西双版纳装配式扶贫安居房贫困户自己动手建

发布时间:2025/3/26 10:56:27   
01:58建一幢平米的房子仅需7天,45天就可以建好幢。这不是空谈,这是现实。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3个村寨的一千多套扶贫安居房便是这样的装配式民居。从一颗橡胶籽衍生的木塑型材“我们把一幢房子拆分成模块,再把模块拆解成零件,像流水线一样建房。”说这句话的是王云,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也是西双版纳州政协委员。年,王云被橡胶林里“噼噼啪啪”的响声所吸引,通过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后得知,当地橡胶林里满地的橡胶籽长期以来除了作为育苗和喂猪外,99%都烂在地里。发现商机后,王云邀大学同学搞起了橡胶籽综合运用的开发利用。在经过创业失败,和重新起家等一系列过程,时隔11年,王云终于拿到了有关橡胶籽综合运用的全部正式批文。突破了橡胶树种子油作为食用油的诸多技术障碍,开创了中国最大的木本油料新油源,并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了一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多歌植物鱼油橡胶籽产生了效益,如何处理橡胶籽壳又成了王云的新课题。专家说,橡胶籽壳的木质纤维素含量很高,可以在木塑型材里用作填充剂。王云立即将被当做垃圾一样烧掉的橡胶木锯末,与橡胶树种子壳一起,通过生物质高分子接枝技术,生产出了环保高分子木塑复合材料。“会上螺丝就会盖房子”“说到底,根源都是一颗橡胶籽。橡胶籽脱壳生产木塑,木塑和轻钢结构用来建房子。”王云认为,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生产,模块化装配,对建筑质量可以量化控制,每幢建筑还可以达到8度地震设防,值得大范围推广。在西双版纳,装配式建筑已经运用多地。这些建筑一层为重钢为结构,较好地保留了干栏式建筑的特点;以木塑型材为墙板,在解决木料短缺的同时又满足审美需求;二层以轻钢为结构,以彩石瓦铺盖屋顶,保留了传统民居歇山顶的结构形式,以适应高温多雨。“每个零件都分属不同的项目点制造,我们负责到现场装配,会上螺丝就会盖房子。”令王云印象深刻的是在马来西亚,连没有见过电动工具都的劳工也能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房。与贫困户协力共建家园年,王云带领团队承建了西双版纳州33个村寨的一千多套扶贫安居房项目。“西双版纳的扶贫安居房建设主要还是针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一些少小民族,比如拉祜族、布朗族。他们大多数村民原来住的是竹篾房加石棉瓦,传统居住体验较差。”王云介绍,装配式民居让贫困户也体验到了现代科技创新的成果。“原来我们住的是蔑巴房,冷天有冷风刮进来,下雨天又有雨打进来。现在住得太好了。”村民们告诉记者。新房与原有住房的对比在建设扶贫安居房过程中王云发现,村民的思想意识没有因为新房的建起而发生变化。“房子周围不挖排水沟,一下大雨,泥浆就翻进屋里。说明村民还是没有把它真正当作自己的房子,我觉得这样不行,要让他们亲自参与建房过程,大家协力建家园。”在王云看来,扶贫不能只是物质的给予,更应该扶志和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装配式房屋基本实现了模块化装配,让建房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普通老百姓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建家园。“我们后来每到一个村都先开会,召集有意愿的村民投工投劳。他们不仅能获取劳动报酬,还有机会当监理,甚至到邻村建房。”王云说。作为州政协委员,王云还专门提出了“在全州村镇建设中大力推广装配式民族建筑”的建议。他认为这对于扶贫安居房建设尤为重要,通过以工代赈,协力互助建房等方式,让贫困户既可以自建房脱贫,又学习和掌握了一门手艺。西双版纳勐海县勐宋乡大糯有村云南中乾集成房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1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