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热墙 >> 加热墙前景 >> 生态智慧工厂华中最大工业用纸生产基地正
12月6日,中建安装山鹰华中纸厂项目正式开机出纸
竹帘轻抄,纸药妙施,古时蔡伦造纸,七十二道工。如今荆州大地,巨大的机器正高速运转,百米全自动生产线不断“吐出”巨幅纸卷,机器人自动打包将纸送上智能运输带,一个生态智能的造纸工厂渐露真容,为华中地区带来工业4.0时代的“造纸术”。
它是集热电站、污水处理、给排水等工程于一体的工业包装纸板生产基地——山鹰华中纸业万吨/年工业包装纸项目。作为湖北省重点工程,计划建设5条生产线,建成后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用纸生产基地,形成废纸贸易、原纸生产和纸制品加工、完整工业包装用纸全产业链。
中建安装集团承担着一期PM21、PM22两条生产线、废水处理站施工总承包,给水处理站、综合管廊安装及厂区内其他配套工程的建设任务。12月6日,PM21生产线首卷成品纸成功下线,预计PM22生产线投产后,可达年产万吨高档包装纸的生产规模。
PM21纸机
工于匠心赋能“智慧工厂”
荆州公安县,一个占地亩,相当于个足球场、66个航空母舰的工厂逐渐显现,多米的生产线上难觅人影,从投料、制浆到产品装车,工人在总控室内即可完成所有生产控制。立体式自动化仓库内,无人运输车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与智能机器人全流程配合,电脑上一键操作即可实现成品入库存储和产品自动出库。
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这座智慧工厂拥有“超强大脑”——DCS控制系统。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欧美造纸机械技术,单台纸机测量控制点达多个、控制线18万米,自动化程度极高且相互关联,所有线路最终汇总到DCS控制室内,依托控制系统实现上料、出纸、运输、打包、装车的全自动智能化生产。
“所有纸机设备安装在同一个平面,最高点和最低点误差仅2毫米,每10米范围内不大于0.2毫米”,安装副经理王勇为介绍。不仅于此,由于设备重达5千多吨,地面沉降极易引起偏差,项目安装总工唐明伟带领团队通过建立安装测量控制网对基准点线“排兵布阵”,并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测量放线,对各控制点不断复核校准。
11月1日,PM21生产线联动调试一次成功,设备安装质量获业主的高度肯定,为PM21生产线的顺利交工画上完美的句号。
建设中的废水处理站
节能环保缔造“绿色工厂”
造纸术是推动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明之一,造纸业也曾被认为是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为响应“长江大保护”号召,中建安装还承建了污水处理厂、固废电厂等配套设施。在生产过程中不砍一棵树,全部原料来自废纸回收,生产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都将成为发电厂的燃料,焚烧后的残余固体废弃物还可用作建筑材料,生产污水经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可达到外排长江的标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生态链。电厂发的电除供厂区使用外,一部分还可接通国家电网系统输送到厂区外实现对外供电。“进场的原料全部被我们‘吃干榨净’,用先进的绿色技术来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项目经理曲建明说。
厂房内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均会影响纸板和纸箱品质,为确保纸板干燥,中建团队采用绝热、保温性能好的新型保温材料,两块墙板夹着保温材料,确保厂房内温度恒定,有效节约了电能和热能。
以往的钢结构厂房,阳光照射后车间温度会立刻上升,腐蚀、抗裂性能差。中建团队在主厂房屋面采用了双T板结构,双T板由宽大的面板和两根窄而高的“肋”组成,内含12根预应力钢绞线,有效提高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性能,而包裹在钢绞线外面的混凝土如同一层“保护衣”,有防腐保温效果。项目团队采用装配化建造方式,将跨度32米、荷载38吨的双T板进行现场预制,再通过吨履带吊吊装完成,有效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车间打个转,出来一身黑”,从原本印象中“油腻”的产线到整洁明亮、绿色节能的车间,“花园式工厂”已然成型。未来,它将屹立长江之畔,满足整个华中地区包装用纸市场需求,还将为荆州公安县带来两倍财政收入,提供超多个就业岗位,助推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造纸厂房
铁军出击铸造“超级工厂”
无材料、无设备、无资源,连脚手架都租不到,项目团队在进场之初感受到未曾有过的压力。曲建明立即组织人员进场,多方沟通协调资源,大干局面迅速形成。年11月,混凝土用量达21万立方米,钢筋用量2万余吨,单条生产线管道9万多米……“超级工厂”崛起的背后,凝聚着这支铁军匠心坚守的故事。
曲建明每天起的比谁都早,查看安全、质量、进度,现场总能看到他的匆匆背影。浆塔设备二次灌浆时恰逢春节,由于专业性强、验收严格,工人又陆续离开,土建工程师杨登云、非标工程师杨伟星亲自加料搅料,时值深冬室外气温低至零下,刺骨寒风吹得人又疼又痒,而刚浇筑完的混凝土最怕的就是冷,大家一边给设备铺棉被,一边加热水保温,从晚上7点到凌晨3点,一待就是一夜。
存放纸浆的槽罐为方便液体流动,底部设有倾斜的底板,为保持装置稳定,底板与槽罐基础之间需浇筑混凝土,且对充满度要求极高。土建工程师王正常坚守现场到半夜,由于操作面狭小,他要从罐体直径50厘米的孔洞钻入罐内,再通过底板面的预留孔进行人工混凝土浇筑,前后持续了近一个月。
17处超危工程,高峰期现场千人同时施工,17台塔吊同时作业。如何让有限的资源和人力发挥最大的能量?项目团队采用分区作战、及时补位、垂直管理的模式,确保项目整体推进。
机修车间的土建施工若按原设计要求,地面基层为素土夯实,项目团队经土质检测和技术研判,发现土质含水率过高,不适宜夯实施工。相关人员立即与设计单位沟通协商,将地面基层改为灰土夯实,保证了施工质量。PM22生产线上料车间转鼓吊装时,德国设备方要求继续采用PM21生产线的吊装方案,但设备重达吨、32米长,场地受限且本地吊装成本昂贵,项目团队经反复论证,优化方案,最终决定采用三台汽车吊接力吊装,既节约了吊装成本,还提升了吊装效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项目部到电厂,土建技术部经理陈豪每天来来回回得走上14公里;废水处理站单体曝气池单次最大浇筑量达0立方米,30多个小时,全体管理人员配合旁站、实验、检测......当废土荒田变身“超级工厂”,不变的是中建安装人拼搏奋进的力量。
匠心传承,臻造品质工厂。从年当时国内投资生产最早的高档文化用纸生产企业——苏州紫兴纸业,到民丰特种纸业、山东晨鸣纸业、吉安纸业、常熟纸业、马鞍山纸业、山鹰纸业……20多年来,中建安装跟随造纸业发展的滚滚洪流,“建”证了中国造纸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造纸工厂的“智慧升级”。初心守护绿水青山,匠心推动品质建造,中建安装以绿色高效的智慧建造模式向工业总承包转型迈出了坚实步伐。(王灿华洪彦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