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之后,自离开父母家,我共住过5套房子。
房子都不大,但却各有特点。
01
第一套,是结婚时暂借的单位福利房。
那时候,单位福利房分好几种类型。
单身楼,是最普通和普遍的。中间一过道,过道两侧分别依次排列着一间间小房,每间房都同一种规格和面积,大约在15平米左右。每个楼层在阴面东、西两端都分别设有公共卫生间和洗衣房。
在单身楼住,如果单身的话,是免费。一般每个房间的标配是两张单人床,靠窗户的两床头中间位置放一张写字桌,其它物什,有多有少,基本都属个人用品,根据需要由私人添置。
如果是结了婚的小夫妻,需象征性缴一些租金。一般房间的布局都由一张大双人床、沙发、茶几,外加一个大衣柜、洗漱架组成。有的在门口放煤油炉或蜂窝煤炉做饭,那屋子里相应就会有案板之类的厨房用品,把小小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
母子间,条件要好很多。因为母子间进了家属区,分布在一栋栋家属楼里,每套面积只有三十几平方,但却五脏俱全:门厅、厨房、厕所,阳台、卧室,一个也不少,对刚结婚的小夫妻来说,要比住单身楼强多了,最起码不用半夜跑到过道上的公共区域去上厕所。
住母子间需向单位缴少量租金。但即便如此,在单身楼与母子间之间,如果让年青人选择,他们百分百会选择母子间。所以,在那个时候,能住得上母子间的,也并不容易,一般都是有门路或关系的家庭。
老公家是一般干部家庭,本身没什么,但楼下的邻居恰好是副厂长,副厂长的儿子恰好是房产处掌管全厂母子间分配权的领导。所以,婆婆在一天早晨拿上自己织的一套婴儿毛衣往刚添孙子的副厂长家跑了一趟,我们结婚想借一套母子间住的事情就落实了。
房子到手,就开始收拾。因为是借的,所以住进去之前只简单把墙刮白,地板刷了朱红漆,然后卧室铺了整张的咖色地毯,再把玻璃擦干净,硬装就算基本搞定,家俱、床铺、窗帘、锅碗瓢盆等进去,小日子开始过,也没啥可提的。
想提的是一次意外。
冬天的一天晚上,老公早早先睡了。我用简易(一种扣板式,两端分别装有进、出水口管子,在厨房与卫生间墙上打孔穿过来,直接放在煤气灶上打开火就可以加热使用)燃气热水器洗过澡,又在电脑上看了一会《泰坦尼克号》电影,觉得脑袋昏沉沉的,就也睡了过去。
凌晨,被憋胀的小腹催醒,我起身上厕所。用手撑着床沿起身,感觉浑身又绵软又沉重,下床头重脚轻的刚挪到门厅,就支持不住“咚”的一声响,倒在地板上失去了知觉。朦胧中,听到老公被惊醒,喊了一声我的名字,没反应,他跑出来看我倒在地上,吓了一跳,一边扶一边继续喊,我隐隐约约能听得到他的声音,但却没有一丝动弹的力气,也发不出声音。
老公吓坏了,一边开窗户,一边打电话,又手忙脚乱的帮我套上衣服,飞快下医院急诊。
医生翻翻我的眼皮,问了情况,判定是煤气中毒,幸亏送得及时,立即插氧气管吸氧,一直吸到第二天凌晨,我才慢慢恢复了由大脑指挥肢体动作的功能。
在这个事件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住房热水器的通风很重要。使用时一定一定要有条件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否则人命关天。
还有一样:不要用地毯,除非你非常非常勤快。不,即使勤快也不要用,因为住久了,任你用吸尘器每天吸八百遍,那感觉也是干净不起来。尤其是头发,落在地毯上会用足你一生的耐心去做清理工作,然而还是不会彻底。
02
母子间住两年后,我们分到了自己的房子。
自己的房子,是厂里福利房的第三种类型。因为它有购买和永久归属权,购买价格是厂里建房的成本价,那时一平方多元。
在当时的厂情下,关系贼硬的年青人,结婚可以通过特殊渠道找到房源并且购买它。
像我们比较一般的家庭,就得结婚后在房产处登记,然后论资排辈,在厂里新福利房盖好后按年龄排队选房购买。
我们当时选到的房子是一套五楼的小三室。
自己的房子,就得花心思装修了。
开工之前,我不知翻阅了多少本装修图书,到朋友、朋友的朋友等家里参观了多少样板,终于决定了装修方案:原木暖色格调,因地制宜。
找好装修工人,按照工人开的单子在建材市场买了瓷砖、木材、水泥、细沙、龙骨、钉子等各种品类主料和辅材,家里就叮叮咣咣开始了。
小三室,顾名思义,就是“小”,哪里都小。所以我用了因地制宜的方法。
整个装修过程把衣柜、书桌、书架等因素都考虑了进去,根据实地尺寸,现场加工。换成现在的概念,就是全屋定制。哈哈,只是当时这定制方案全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依据这个装修思路,耗材最多的就是木料。
为节省空间,同时弥补因房间小亮度不足的缺点,厨房、卧室、客厅、卫生间的门全部做成了玻璃格的推拉门,这就需要用上好的松木和毛玻璃。
完工后,这是我喜欢的亮点之一。
卧室按照床的尺寸留好空间,在床头两边顶天花板做了床头柜+书柜,就是床头柜也现场加工,做成固定的,上面加上五层书格放置图书,方便晚上休息时阅读伸手可及。两个床头柜的中间,也是床头顶到的墙面,嵌入一大块镜子做成一道拱门造型。床尾墙上挂了婚纱照,正好从床头镜中映出,既敞亮又美观(当然,只是当时的感觉)。
衣柜也利用房间的剩余空间做成顶到天花板的固定型,柜门选择了推拉式。
小书房,在正对门位置靠墙角同样做一个顶到开花板的衣柜,然后紧挨衣柜沿墙一直到窗户下,做了一圈写字台,下附一个可以放电脑键盘的拉屉,五个放资料、文具的抽屉,上侧在墙上用原木色板材水平钉出三层敞开式书架。在窗户另一边,也是进门最右手的位置留出一张小床的尺寸,在墙壁上用木板材边角料拼接了一面墙裙。
完工后,绕墙一圈的写字台、拼接墙裙是我在后来实际生活中最满意的亮点之二。
……
房子全部装修完毕入住后,在三年的生活实践中,感觉最大的败笔是:衣柜推拉门。
因为衣柜属大件家俱,从地板一直做到天花板,对木料的承重和硬度有相当高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变形,而且推拉门虽然节省了空间,但防尘效果不是一般的差。
03
第三套房子,是我离婚后自己搬出来从别人手中转租的一套六楼母子间,其实没什么可唠叨。
唯一记忆深刻的,是每遇刮风,那老式的铁制窗框被吹得“哐当当”乱响,叫人夜里睡得极其不安稳,就连阳台上的窗玻璃都被风掀掉两块,后来退租时主动放弃了元押金。
04
第四套房子,是一套六楼的二手房,俗称一间半,51个平方:进门是一间小厅,小厅向南依次是厨房、卫生间、阳台;东、西两侧各一间房,窗户全部朝南。
这套房子是我租住一年母子间后下决心找关系购买到的。
虽然楼层高,但毕竟属于自己,可以随心所欲把它收拾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因为经济能力有限,也因为是顶楼,所以并未花大心思和力气去装修。
地板、卫生间、门全部沿用了之前住户留下的。
去掉了厨房到阳台的门窗,打掉多余的窗台,让厨房与小阳台浑然一体,宽敞多了。
然后用密封效果好很多的塑钢换掉所有的铁框窗,既美观又实用。墙仍然用钢化涂料整体刮一遍了事。
主要是在软装上下了一些功夫,也没啥可陈列的。
想吐槽的有两点:
一、电路。当时住进去的时候简单收拾,所以时间短,没留意到。等搬进去过了一些时日后才发现电路是有问题的。首先门厅的灯很奇怪:打开开关它是堂而皇之的亮;关闭开关它是鬼鬼祟祟的亮;总之一天24小时,一年天,它没有一秒不发光。找电工分析后,究其原因,据说是火钱和零线配合错位,要处理那就麻烦了,涉及全屋线路的排查调整。墙是新刮的,我可不想也不舍得花钱花精力凿墙返工,就那样对付着用,不觉也过了十年。
二、漏雨。这是顶楼的通病。漏也不是大大方方的漏,只是渗。一下雨潮气就渗到天花板上,把天花板的皮一层层一片片爆起揭开,也不痛快的掉,只是扬扬洒洒的飘,搞得门厅和厨房地上总像在下雪。
曾经有一天晚上,睡得正香,一片涂料皮斑驳着从天花板下来,正巧落在我毫无防备的脸上,夜半惊魂,没把我吓个半死。第二天起床我就下了决心投资,花掉小一万把所有天花板全部做了集成吊顶,想着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却未曾料到雪是住了,但灯却留下后患:潮气腐蚀了天花板上的电线,许是造成了短路,卫生间的灯在一次打火花后壮烈牺牲,厨房的灯默默地就逝了生气,不哭也不闹地永久暗了。
没办法,我索性买成节能落地灯放在厨房冰箱旁用来照明,也别有一番景致。
05
第五套,也是我当下的栖身之所,大体上实现了我关于房子的所有愿望,住得敞敞亮亮、舒舒服服。
是19年购置并装修后搬的家。75平方,对于单身的我来说,已足够理想。
亮点是断桥窗,既防尘又隔音,冬天保暖效果也很好。单是两个卧室两个阳台做下来,花了近两万元大洋,当然我觉得还是物有所值的。
三台空调我选了格力的一级节能,全部要在封窗前装好,否则顺序颠倒过来会是大麻烦。
水电很重要!水电很重要!水电很重要!据说重要的事情需要说三遍。这三遍其实在我开始装修之前已经对自己说过了,但最后却仍然踩雷。
先说水方面。防水是重中之重。当初为了验证防水的效果,我在卫生间做了36小时的闭水试验。本以为固若金汤,岂料不到一年,我就在一次拖地板时无意中发现卫生间门边处墙体爆了皮,紧接着又观察到木地板有翘起来的痕迹。这些痕迹的出现,让我在吃惊的同时,懊恼也席卷了全身。
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找了防水师傅来检查,却原来是防水层上面的瓷地砖没贴好。马桶后面一个隐蔽的地方,竟然有一个大窟窿,平时洗澡的水除了从下水道下去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从窟窿进去,在瓷砖下面的沙土中灌满后,丰盈的水气就从门边的缝隙钻出来,侵袭了卫生间门外的领域。这些问题,别提有多让人郁闷了!
一天正在家洗澡,听得门咚咚响,楼下的银萍姐在喊我的名字,我急忙简单冲洗后穿衣给她开了门。
她进门就问我刚才是不是在洗澡,我说是。
她说红啊,你家的卫生间漏水了,你到我家去瞧瞧去。
我感觉到脑壳开始变大,不安地跟她下了楼,果然,她家卫生间在从天花板上往下滴着水。我讪讪地笑着,向她道着歉,并保证一定处理好。
回到家,我立刻翻出手机通讯录,找到给我做防水的小张电话号码打过去。小张很快来了。
小张让我放开淋浴喷头,让水流着,到楼下去看,楼下在漏。
小张关了淋浴喷头的水,楼下很快不漏了,改成滴水。
小张又打开洗漱池的水,让水哗哗流着,嘱我下楼去看,楼下又开始漏。
小张把卫生间的地面擦干净,只开了洗漱池的水,楼下仍然在漏。
小张说:姐,这不是防水的问题,是排水管的问题。当初闭水试验做了那么长时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是楼下卫生间上面的排水管裂了,你看洗漱池的水并没流到地上,是直接下到排水管里去的,楼下仍然漏水,就说明并不是地面的防水层有问题。
我说:那怎么办?
小张:只能揭开楼下的吊顶检查了。
银萍姐说:红,怎么处理?
我说:如果是排水管的问题,那应该属于公共设施了。不是我防水没做好的责任,也不是我家的管子。但要揭开吊顶检查,费用我可以跟你共同承担。
银萍思忖了片刻,下楼去了。后来我专门到她家敲门问找没找工人检查,或者准备什么时间找工人检查,她说再说吧。我说你不检查处理好,我不敢洗澡呀!银萍说你该洗洗。
再然后过了好多天没有动静,也没有再来找我,我才得知其实她家卫生间以前就漏得哗哗得,不知道为什么我装修的时候她没提这事。
还有一天,下班回家,我发现厨房冰箱与洗衣机之间的地板上有一滩水,当时脑袋就嗡地响了起来:该不会是水管漏吧?水管可是都封在地板下和墙里面的,这出现问题麻烦就大了去了!
我立即打电话给儿子同学的父亲杨总。杨总是做水暖工程的,当时也是别人夸他做的好,推荐过来给我。我用推荐人给我的电话号码打过去,手机上惊奇地出现了“杨瑞斌爸爸”字样,才知道原来他儿子跟我儿子是同学,曾经有一次因为儿子贪玩没回家,我按照老师提供的跟儿子要好的同学家长手机号码联系过他。因为孩子关系好,杨总在干活时一直是尽心尽力的。现在电话里一听出现问题,即刻跑了过来。
我提着一颗心看他检查。
杨总一边检查一边嘟囔着:不可能啊!一边抓耳挠腮。
顺着地板上的水滩踪迹,他找向墙缝,最后卸下洗衣机龙头,又裹上生料带重新拧上,顺墙而出的涓涓细流停了。听他解释是因为龙头的生料带没缠好,所以虽然龙头是关的位置,但其实并没有拧紧,水一直往外面渗着,渗得多了就顺着墙面流下来,汇集到了地板上。
听他解释之后,我大大松了一口气,都怪自己找的朋友装水龙头,大意了。
需要吐槽的还有一点,就是床头的插座。一定要宁多不少。
当初我在本子上细细列了所需插座的名目,包括台灯、手机、电热毯、双控灯开关等,感觉很齐全了。但按照预留的电线头和面板凹槽装上插座之后,生活一段时间,经历了春夏秋冬之后,我才发现,床头的插座还是紧张了。
冬天空气干燥时要用的空气加湿器、坐在被窝里码字用的本本、一时性起买来挤在床边的按摩椅,都是需要用电来喂的!
比较满意的亮点还有两处:玄关鞋柜、厨柜。
当初刚进屋时,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把客厅门扩到最大值。存心想把原来的门去掉之后,把墙也砸掉,这样一进大门就是客厅,敞亮又大方。
找了砸墙的工人来,他看后拒绝了,说不敢砸,门楣上面横了一条板,是承重的,要去掉恐怕不妥,最多可以扩宽一些。
又找了设计院和监理公司的朋友来,他们看后也说最好不要砸,当然有补救的方法,但还是不要动最好。
安全起见,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不砸就不砸了吧,正好做个通体鞋柜,完工后效果非常好。
厨柜在设计之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各部位的尺寸,位尽其用。在我家厨柜设计定稿之前,我来来回回量了冰箱又量洗衣机,量了洗衣机又量主下水道的位置……
还有厨柜高度,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身高对应科学的柜高,因为平时洗菜、和面、擀面、包饺子等很多工作都要站着在厨柜前完成,合理的高度决定着你做饭工作时的舒适度。
最后有一个鸡肋想做提醒:凉霸。
想象中总觉夏季在厨房做饭怕热,装个凉霸很必要。事实是我装了凉霸,整个夏天也没用到一次。
以上,有点罗嗦,但是衷心希望对装修季有行动的朋友能提供力所能及的一点点帮助。
END.